第188章北辽太后
…
在宋辽两国共同努力下,两国有惊无险地交割了所有战马。
交出战马意味着什么,辽军将士其实很清楚。
所以,在交马时,很多辽军将士脸上都甚有愧色,还有不少与自己的战马朝夕相伴的辽人,在交马时,哭得撕心裂肺。
得到这些战马了之后,赵俣让人将其中最好的战马挑出来,留给神机军和四辅军,将剩下的战马以及神机军和四辅军淘汰下来的战马凑出来五万匹直接送去西北战场交给章楶,以助西军收复西夏。
等辽军将其所有的战马全都交出来了之后,赵俣让苏辙率领赵良嗣、李处温、李处能、蔡靖、吕颐浩、张孝纯、沈琯、许采等八名宋使入住辽国的尚书省朝堂。
苏辙代表赵俣,向耶律延禧宣布:此后,辽国朝廷所有军政活动,都必须事先向他们告知。
这并不是苏辙等人的最主要任务。他们最主要的任务是交割岁币以及利息。
在赵俣的命令下,在宋辽两国交割完战马了之后,苏辙等人便盯上了燕京城中民间的马匹,要求燕京城中一匹马不得留,牛羊骆骡驴也是一样。
耶律延禧于是亲自下圣旨:不论任何人,都必须将其所拥有的马匹限两日内交赴到南北两院;隐留者,全家并行军法;告者,赏钱三千贯。
于是,除了最早交割的近七万匹战马,自耶律延禧的御马以下,辽国南北两院又收到了四万七千余匹马,全都送给了赵宋王朝。
这次甚至就连耶律延禧亲卫所掌控的马匹都交纳了出去。
而且,其中还包括耶律延禧的三千匹能日行五百里的宝马。
从此以后,燕京城中的达官贵胄、士绅望族、豪门大户、豪商巨贾,再外出时,有的乘轿,有的徒步而行,燕京城内再也看不到一匹马。
赵宋王朝将燕京城中的马全都要过来了之后,燕京城中的人便彻底丧失了突围出燕京的可能,成为了真正的瓮中之鳖,插翅难飞。
接着,赵俣便让苏辙等人跟耶律延禧君臣索要兵甲。
赵宋王朝这边给出的理由是,燕京城中的军民拥有这些兵甲不安全,之前他们接连在燕京城内外作乱,还冒充宋军破坏两国议和,甚至把赵宋王朝的官吏都诛杀了好几个,这要是不彻底杜绝,不利于宋辽两国议和,也不利于燕京城恢复秩序。
在赵俣的示意下,苏辙等人要求,燕京城中的军民不得留有寸铁,将燕京城中的所有兵甲,包括铁条、牛角、牛皮、牛筋、羊皮、箭笴(杆)、翎毛等战略物资,全都收缴起来,送交给赵宋王朝。
事已至此,耶律延禧君臣哪还敢不交?
于是,耶律延禧下旨,让南北两院同时张榜公告,令城中军民限期三日内交纳所藏兵甲、战略物资,期满不交者依军法处置。
所有人都知道,这表面上是耶律延禧的意思,实际上却是赵俣的命令,谁敢违抗?
于是,燕京城中的军民陆续将兵甲、战略物资交了出来。
结果,各种兵甲、战略物资琳琅满目,堆积如山。
萧奉先组织了十万民夫,用车辇运,用民夫挑,经过数日,才将这些兵甲、战略物资送到了赵宋王朝指定的地点,然后一部分转运去河北地区,一部分送回东京汴梁城,一部分送去西北地区支持西军收复西夏。
索要完兵甲、战略物资,赵宋王朝又跟耶律延禧君臣索要两百万石粮食。
燕京是辽国五京中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号称“兵戎冠天下之雄,与赋当域中之半”。它承担着辽朝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功能,作为辽朝南部的重要城市,需要储备大量粮食以供应城市居民、军队以及应对各种不时之需。
辽国还有较为完善的仓储制度,在各地设有粮仓。燕京作为辽朝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其仓储规模更是相当可观。
可话又说回来,赵宋王朝张嘴就要两百万石粮食,也着实是有些强耶律延禧君臣所难。
关键,耶律延禧君臣要是将燕京城中的粮食全都给了赵宋王朝,城中的人该因为没粮而慌了。
好在,如今已经到了燕地秋收时节。
最终,宋辽两国经过友好协商,辽朝将燕地所种的粮食全都给了赵宋王朝,让宋军和赵宋王朝的民夫自己收割。
赵俣并没有嫌这麻烦,而是在第一时间派民夫去能找到的地区挨片收割粮食,并令军队轮番去收割粮食,甚至以五五分的天价雇佣燕地的人帮赵宋王朝收割粮食,用以确保宋军在燕地这里的粮草充足。
很显然,赵俣君臣对于如何有效地控制燕京城中的人,进行了周密的计划。
可是,耶律延禧君臣似乎毫无察觉。他们不知道自己正一步步陷入赵俣君臣的预谋中,而不可自拔。他们还以为大事已决,沉浸在可以议和的幻梦里。
当然,也有可能是,在目前这种情况下,这是燕京城中的人唯一的选择,所以他们只能如此。
在将马和兵器交割完,除了继续交割粮食和牛羊骆骡驴,金银绢帛也一直在继续交割。
燕京是赵宋王朝向辽朝输送贡品的交接点,每年都有大量的岁币流入。同时,它也是辽朝南方商人的贸易枢纽,宋辽之间以及与其它地区的贸易往来频繁,市场上货物丰富,陆海百货,聚于其中。
燕京城有三十万人,包括汉、契丹、奚、渤海、女真等多个民族。人口的聚集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消费群体,促进了商业、手工业等行业的繁荣。
燕京地区膏腴蔬瓜果实稻粮之类,靡不毕出,而桑柘麻麦,羊豕鸡兔,不问可知,农业生产发达,能提供丰富的农产品。同时,人多技艺,燕京的手工业也有较高的发展水平,比如陶瓷业兴盛。
如此种种使得燕京被称为辽国的“钱袋子”,辽国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五十都来自燕京,可见其经济在辽国的重要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燕京城是辽国五京中最大的一座城,也是辽国最大的一座城。
然而即便如此,燕京的金银绢帛也不够偿还赵宋王朝的岁币以及利息的。
在交割战马了之后,赵俣下令停止军事行动,让耶律延禧略感欣慰,觉得他们为和谈作出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总算有了一点成果。
但是,耶律延禧的心情仍然很沉重。
这主要是因为赵宋王朝虽已停止进攻行动,但还没有撤军的打算,这让他很不安。
耶律延禧很清楚,赵宋王朝不将岁币以及利息全都拿到手上是绝对不会跟辽朝议和的,更不会撤军的。要想让赵宋王朝早日撤军,目前唯一的办法就是赶快将岁币及利息凑足还给赵宋王朝。
为早日凑齐岁币及利息,耶律延禧和他手下的不少大臣可谓是挖空了心思,绞尽了脑汁。
耶律延禧下旨,要求不管有没有官职,不论何人,只要曾经获赐过金银绢帛赏赐的,都必须把金银绢帛给还回来,若胆敢隐瞒不报,被人举报告发,将根据情节轻重予以重罚,情节特别严重的直接处死,甚至是抄家问族。
耶律延禧还下旨,对除了契丹族以外的各族的士绅望族、豪门大户、豪商巨贾、豪酋、部落头领的财产,予以没收。
耶律延禧特意说明,这些人家,若敢狥情隐庇,便转为藏匿之家,允许他们当日自首,如有违抗,并行军法,若其他人举报,有所隐藏之物,以半充赏。
后来,耶律延禧君臣见这么干金银绢帛也不够,便不再豁免契丹人和达官贵胄了,明说一应执政、侍从官、宗室、外戚,也要将其家所有的金银绢帛尽数赴逐库送纳交出,如果有隐藏、窝藏应当缴纳而未缴纳、未送缴完的钱财数额的情况下,在规定的期限满了之后,允许各类人(包括其奴婢、妻妾、子侄)检举告发,若告发,经查证属实,会授予官职,而如果亲朋好友、邻居知道情况却不告发,或者告发却不把情况说完整,都要和藏匿者处以同样的罪名,没收全部家产。
萧奉先还给耶律延禧出了一个好主意:凡市民百姓纳金银绢帛之数多者,可不分种族,不看年龄,授以官职。
于是,不少普通人,因为缴纳的金银绢帛数额多而被授以了官职。
值得一提的是,耶律延禧也不只搜刮别人,他还把上自宗庙、宫禁、乘舆、服饰之物,尽行刬刷,得到了金十余万两、银一千二百余万两,送去赵宋王朝。
另外,有人给耶律延禧出主意,说城中珠宝等物有很多,但不知赵宋王朝能否同意折冲。
耶律延禧就此特意让萧奉先去跟苏辙请示一下。
在赵俣的首肯之下,苏辙对萧奉先说:“我家皇帝陛下亦爱此等宝物,可抵金银绢帛,尽可取来商议价格。”
如此一来,耶律延禧君臣,又开始拿珠宝来抵债。
这里说一句,因为珠宝的价格不好估价,赵宋王朝这边给的都是最低价。
辽朝方面虽然觉得赵宋王朝压价太狠了,但为了赶紧打发走宋军,他们还是捏着鼻子认了。
总之,自从赵宋王朝答应,只要辽朝缴纳齐欠赵宋王朝的岁币以及利息,尤其是将马匹和兵器全都交割完毕以后,辽朝每天都不间断地派人运送金银绢帛之属送到赵宋王朝不说,耶律延禧君臣每天都还很贴心地往斋宫送各种名果、珍膳、御酝等等。
为了讨赵俣欢心,使宋军早日撤军,耶律延禧不惜拿出御府珠玉、玩好、宝带、鞍勒等送给赵俣,其品种数量甚众,其价不可胜计。
另外,耶律延禧认为,在燕京城即将失守的情况下,赵俣还能给辽朝和议的机会,没有派军队攻打燕京城,让宋军去骚扰燕京城中的人,实在太仁慈了,因此,耶律延禧下旨,让文武百官与僧道父老,一齐到斋宫致谢,感谢赵俣全活燕京城中的人的性命之恩。
于是,文武百官与僧道父老,携带众多礼物,来到斋宫拜见赵俣。
让这些辽国的文武百官与僧道父老没想到的是,赵俣竟然亲自接见了他们。
赵俣对这些辽国的文武百官与僧道父老说,自己此次御驾亲征,全都是被耶律延禧君臣给逼的,西夏本来就是我赵宋王朝的疆土,被叛臣党项李氏一族给割据了近百年,自己如今要收复自家的疆土,干耶律延禧君臣什么事,他们非得派兵威胁自己,还要派兵帮西夏打自己,自己被逼无奈,才出兵攻打辽国的。
至于索要岁币和利息,赵俣也对这些辽国的文武百官与僧道父老说了,岁币本就是辽朝勒索我大宋的,如今我大宋打赢了战争,要回自家的钱,打到天边,都是应该的,再者说,两国若想长久交好,一方总向另一方勒索岁币,肯定不是好事,这会让两朝心生怨恨。
辽朝的文武百官与僧道父老见赵宋的态度很友好,也很讲理,关键,看赵俣的态度,似乎只是想拿回赵宋王朝应得的,不想对燕京城中的人赶尽杀绝,他们紧张的心情开始有所放松。
耶律延禧打输了战争,赔偿岁币及利息求和也就算了,可问题是,耶律延禧还不以为耻,反而还换着样讨好赵俣。
这让一个人非常看不惯。
这个人认为,耶律延禧这么做,不足以为德,效果恐怕会适得其反,以启戎心,也就是有可能促成赵宋王朝收复燕云十六州和平滦营三州。
这个人就是,长得比萧瑟瑟和耶律南仙还漂亮,自幼接受良好教育,历史上统治支离破碎、只有几万人马的北辽,还打败了北宋王朝数十万大军,撕开了北宋王朝伪强者面纱,间接促成靖康之耻的历史上的北辽太后,如今的辽国第一美人——萧普贤女。
萧普贤女,又称“姚哥娘子”,可是耶律延禧都垂涎三尺的美人。
只是,萧普贤女看不上耶律延禧这个大昏君,为了不嫁给耶律延禧,她甚至选择跟已经有王妃的耶律淳定亲,准备当耶律淳的侧妃。
如今,见耶律延禧如此表现,萧普贤女更加庆幸她自己的选择,并对左右说:“陛下耽酒嗜音,禽色俱荒。斥逐忠良,任用群小。远近生灵,悉被苛政。骨气凡弱,瞻视不正,不逮其祖,故宋人乘其敝而攻之,以至我大辽至此,昏庸至极。”
萧普贤女这番话,很快就传到了耶律延禧的耳中。
耶律延禧大怒,想要处罚萧普贤女。
可如今辽国的形势这么差,萧普贤女又出身契丹贵族,其曾祖父是萧孝穆,祖父是萧阿剌,父亲是萧德恭,都是辽国的重臣,其家族也是后族中的大族,关键,萧普贤女和耶律淳定亲了,耶律延禧现在还得仰仗耶律和鲁斡、耶律淳父子的威名和权力。
因此耶律延禧只能悻悻作罢。
可这么放过“诽谤”自己的萧普贤女,耶律延禧又很不甘心。
萧奉先看出来了耶律延禧的心思,对他说:“今越国王威望日重,又有皇太叔护佑,若教他纳了姚哥娘子,两强联合,其势不可挡也,陛下要多加提防。”
这也是耶律延禧所担心的。一直以来,耶律淳都是耶律延禧获取皇位的最大竞争对手,尤其是在耶律延禧还没有立皇储的情况下。
更重要的是,经历了这一败,本来皇位就没坐稳的耶律延禧,肯定更容易失去其皇位了。
所以,听萧奉先这么说,耶律延禧不禁犯起嘀咕来:“绝不能教皇叔之势再壮大了,可又如何才能抑其势?”
萧奉先听言,压低声音对耶律延禧说:“宋主爱美人……”
……
(本章完)
…
在宋辽两国共同努力下,两国有惊无险地交割了所有战马。
交出战马意味着什么,辽军将士其实很清楚。
所以,在交马时,很多辽军将士脸上都甚有愧色,还有不少与自己的战马朝夕相伴的辽人,在交马时,哭得撕心裂肺。
得到这些战马了之后,赵俣让人将其中最好的战马挑出来,留给神机军和四辅军,将剩下的战马以及神机军和四辅军淘汰下来的战马凑出来五万匹直接送去西北战场交给章楶,以助西军收复西夏。
等辽军将其所有的战马全都交出来了之后,赵俣让苏辙率领赵良嗣、李处温、李处能、蔡靖、吕颐浩、张孝纯、沈琯、许采等八名宋使入住辽国的尚书省朝堂。
苏辙代表赵俣,向耶律延禧宣布:此后,辽国朝廷所有军政活动,都必须事先向他们告知。
这并不是苏辙等人的最主要任务。他们最主要的任务是交割岁币以及利息。
在赵俣的命令下,在宋辽两国交割完战马了之后,苏辙等人便盯上了燕京城中民间的马匹,要求燕京城中一匹马不得留,牛羊骆骡驴也是一样。
耶律延禧于是亲自下圣旨:不论任何人,都必须将其所拥有的马匹限两日内交赴到南北两院;隐留者,全家并行军法;告者,赏钱三千贯。
于是,除了最早交割的近七万匹战马,自耶律延禧的御马以下,辽国南北两院又收到了四万七千余匹马,全都送给了赵宋王朝。
这次甚至就连耶律延禧亲卫所掌控的马匹都交纳了出去。
而且,其中还包括耶律延禧的三千匹能日行五百里的宝马。
从此以后,燕京城中的达官贵胄、士绅望族、豪门大户、豪商巨贾,再外出时,有的乘轿,有的徒步而行,燕京城内再也看不到一匹马。
赵宋王朝将燕京城中的马全都要过来了之后,燕京城中的人便彻底丧失了突围出燕京的可能,成为了真正的瓮中之鳖,插翅难飞。
接着,赵俣便让苏辙等人跟耶律延禧君臣索要兵甲。
赵宋王朝这边给出的理由是,燕京城中的军民拥有这些兵甲不安全,之前他们接连在燕京城内外作乱,还冒充宋军破坏两国议和,甚至把赵宋王朝的官吏都诛杀了好几个,这要是不彻底杜绝,不利于宋辽两国议和,也不利于燕京城恢复秩序。
在赵俣的示意下,苏辙等人要求,燕京城中的军民不得留有寸铁,将燕京城中的所有兵甲,包括铁条、牛角、牛皮、牛筋、羊皮、箭笴(杆)、翎毛等战略物资,全都收缴起来,送交给赵宋王朝。
事已至此,耶律延禧君臣哪还敢不交?
于是,耶律延禧下旨,让南北两院同时张榜公告,令城中军民限期三日内交纳所藏兵甲、战略物资,期满不交者依军法处置。
所有人都知道,这表面上是耶律延禧的意思,实际上却是赵俣的命令,谁敢违抗?
于是,燕京城中的军民陆续将兵甲、战略物资交了出来。
结果,各种兵甲、战略物资琳琅满目,堆积如山。
萧奉先组织了十万民夫,用车辇运,用民夫挑,经过数日,才将这些兵甲、战略物资送到了赵宋王朝指定的地点,然后一部分转运去河北地区,一部分送回东京汴梁城,一部分送去西北地区支持西军收复西夏。
索要完兵甲、战略物资,赵宋王朝又跟耶律延禧君臣索要两百万石粮食。
燕京是辽国五京中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号称“兵戎冠天下之雄,与赋当域中之半”。它承担着辽朝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功能,作为辽朝南部的重要城市,需要储备大量粮食以供应城市居民、军队以及应对各种不时之需。
辽国还有较为完善的仓储制度,在各地设有粮仓。燕京作为辽朝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其仓储规模更是相当可观。
可话又说回来,赵宋王朝张嘴就要两百万石粮食,也着实是有些强耶律延禧君臣所难。
关键,耶律延禧君臣要是将燕京城中的粮食全都给了赵宋王朝,城中的人该因为没粮而慌了。
好在,如今已经到了燕地秋收时节。
最终,宋辽两国经过友好协商,辽朝将燕地所种的粮食全都给了赵宋王朝,让宋军和赵宋王朝的民夫自己收割。
赵俣并没有嫌这麻烦,而是在第一时间派民夫去能找到的地区挨片收割粮食,并令军队轮番去收割粮食,甚至以五五分的天价雇佣燕地的人帮赵宋王朝收割粮食,用以确保宋军在燕地这里的粮草充足。
很显然,赵俣君臣对于如何有效地控制燕京城中的人,进行了周密的计划。
可是,耶律延禧君臣似乎毫无察觉。他们不知道自己正一步步陷入赵俣君臣的预谋中,而不可自拔。他们还以为大事已决,沉浸在可以议和的幻梦里。
当然,也有可能是,在目前这种情况下,这是燕京城中的人唯一的选择,所以他们只能如此。
在将马和兵器交割完,除了继续交割粮食和牛羊骆骡驴,金银绢帛也一直在继续交割。
燕京是赵宋王朝向辽朝输送贡品的交接点,每年都有大量的岁币流入。同时,它也是辽朝南方商人的贸易枢纽,宋辽之间以及与其它地区的贸易往来频繁,市场上货物丰富,陆海百货,聚于其中。
燕京城有三十万人,包括汉、契丹、奚、渤海、女真等多个民族。人口的聚集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消费群体,促进了商业、手工业等行业的繁荣。
燕京地区膏腴蔬瓜果实稻粮之类,靡不毕出,而桑柘麻麦,羊豕鸡兔,不问可知,农业生产发达,能提供丰富的农产品。同时,人多技艺,燕京的手工业也有较高的发展水平,比如陶瓷业兴盛。
如此种种使得燕京被称为辽国的“钱袋子”,辽国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五十都来自燕京,可见其经济在辽国的重要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燕京城是辽国五京中最大的一座城,也是辽国最大的一座城。
然而即便如此,燕京的金银绢帛也不够偿还赵宋王朝的岁币以及利息的。
在交割战马了之后,赵俣下令停止军事行动,让耶律延禧略感欣慰,觉得他们为和谈作出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总算有了一点成果。
但是,耶律延禧的心情仍然很沉重。
这主要是因为赵宋王朝虽已停止进攻行动,但还没有撤军的打算,这让他很不安。
耶律延禧很清楚,赵宋王朝不将岁币以及利息全都拿到手上是绝对不会跟辽朝议和的,更不会撤军的。要想让赵宋王朝早日撤军,目前唯一的办法就是赶快将岁币及利息凑足还给赵宋王朝。
为早日凑齐岁币及利息,耶律延禧和他手下的不少大臣可谓是挖空了心思,绞尽了脑汁。
耶律延禧下旨,要求不管有没有官职,不论何人,只要曾经获赐过金银绢帛赏赐的,都必须把金银绢帛给还回来,若胆敢隐瞒不报,被人举报告发,将根据情节轻重予以重罚,情节特别严重的直接处死,甚至是抄家问族。
耶律延禧还下旨,对除了契丹族以外的各族的士绅望族、豪门大户、豪商巨贾、豪酋、部落头领的财产,予以没收。
耶律延禧特意说明,这些人家,若敢狥情隐庇,便转为藏匿之家,允许他们当日自首,如有违抗,并行军法,若其他人举报,有所隐藏之物,以半充赏。
后来,耶律延禧君臣见这么干金银绢帛也不够,便不再豁免契丹人和达官贵胄了,明说一应执政、侍从官、宗室、外戚,也要将其家所有的金银绢帛尽数赴逐库送纳交出,如果有隐藏、窝藏应当缴纳而未缴纳、未送缴完的钱财数额的情况下,在规定的期限满了之后,允许各类人(包括其奴婢、妻妾、子侄)检举告发,若告发,经查证属实,会授予官职,而如果亲朋好友、邻居知道情况却不告发,或者告发却不把情况说完整,都要和藏匿者处以同样的罪名,没收全部家产。
萧奉先还给耶律延禧出了一个好主意:凡市民百姓纳金银绢帛之数多者,可不分种族,不看年龄,授以官职。
于是,不少普通人,因为缴纳的金银绢帛数额多而被授以了官职。
值得一提的是,耶律延禧也不只搜刮别人,他还把上自宗庙、宫禁、乘舆、服饰之物,尽行刬刷,得到了金十余万两、银一千二百余万两,送去赵宋王朝。
另外,有人给耶律延禧出主意,说城中珠宝等物有很多,但不知赵宋王朝能否同意折冲。
耶律延禧就此特意让萧奉先去跟苏辙请示一下。
在赵俣的首肯之下,苏辙对萧奉先说:“我家皇帝陛下亦爱此等宝物,可抵金银绢帛,尽可取来商议价格。”
如此一来,耶律延禧君臣,又开始拿珠宝来抵债。
这里说一句,因为珠宝的价格不好估价,赵宋王朝这边给的都是最低价。
辽朝方面虽然觉得赵宋王朝压价太狠了,但为了赶紧打发走宋军,他们还是捏着鼻子认了。
总之,自从赵宋王朝答应,只要辽朝缴纳齐欠赵宋王朝的岁币以及利息,尤其是将马匹和兵器全都交割完毕以后,辽朝每天都不间断地派人运送金银绢帛之属送到赵宋王朝不说,耶律延禧君臣每天都还很贴心地往斋宫送各种名果、珍膳、御酝等等。
为了讨赵俣欢心,使宋军早日撤军,耶律延禧不惜拿出御府珠玉、玩好、宝带、鞍勒等送给赵俣,其品种数量甚众,其价不可胜计。
另外,耶律延禧认为,在燕京城即将失守的情况下,赵俣还能给辽朝和议的机会,没有派军队攻打燕京城,让宋军去骚扰燕京城中的人,实在太仁慈了,因此,耶律延禧下旨,让文武百官与僧道父老,一齐到斋宫致谢,感谢赵俣全活燕京城中的人的性命之恩。
于是,文武百官与僧道父老,携带众多礼物,来到斋宫拜见赵俣。
让这些辽国的文武百官与僧道父老没想到的是,赵俣竟然亲自接见了他们。
赵俣对这些辽国的文武百官与僧道父老说,自己此次御驾亲征,全都是被耶律延禧君臣给逼的,西夏本来就是我赵宋王朝的疆土,被叛臣党项李氏一族给割据了近百年,自己如今要收复自家的疆土,干耶律延禧君臣什么事,他们非得派兵威胁自己,还要派兵帮西夏打自己,自己被逼无奈,才出兵攻打辽国的。
至于索要岁币和利息,赵俣也对这些辽国的文武百官与僧道父老说了,岁币本就是辽朝勒索我大宋的,如今我大宋打赢了战争,要回自家的钱,打到天边,都是应该的,再者说,两国若想长久交好,一方总向另一方勒索岁币,肯定不是好事,这会让两朝心生怨恨。
辽朝的文武百官与僧道父老见赵宋的态度很友好,也很讲理,关键,看赵俣的态度,似乎只是想拿回赵宋王朝应得的,不想对燕京城中的人赶尽杀绝,他们紧张的心情开始有所放松。
耶律延禧打输了战争,赔偿岁币及利息求和也就算了,可问题是,耶律延禧还不以为耻,反而还换着样讨好赵俣。
这让一个人非常看不惯。
这个人认为,耶律延禧这么做,不足以为德,效果恐怕会适得其反,以启戎心,也就是有可能促成赵宋王朝收复燕云十六州和平滦营三州。
这个人就是,长得比萧瑟瑟和耶律南仙还漂亮,自幼接受良好教育,历史上统治支离破碎、只有几万人马的北辽,还打败了北宋王朝数十万大军,撕开了北宋王朝伪强者面纱,间接促成靖康之耻的历史上的北辽太后,如今的辽国第一美人——萧普贤女。
萧普贤女,又称“姚哥娘子”,可是耶律延禧都垂涎三尺的美人。
只是,萧普贤女看不上耶律延禧这个大昏君,为了不嫁给耶律延禧,她甚至选择跟已经有王妃的耶律淳定亲,准备当耶律淳的侧妃。
如今,见耶律延禧如此表现,萧普贤女更加庆幸她自己的选择,并对左右说:“陛下耽酒嗜音,禽色俱荒。斥逐忠良,任用群小。远近生灵,悉被苛政。骨气凡弱,瞻视不正,不逮其祖,故宋人乘其敝而攻之,以至我大辽至此,昏庸至极。”
萧普贤女这番话,很快就传到了耶律延禧的耳中。
耶律延禧大怒,想要处罚萧普贤女。
可如今辽国的形势这么差,萧普贤女又出身契丹贵族,其曾祖父是萧孝穆,祖父是萧阿剌,父亲是萧德恭,都是辽国的重臣,其家族也是后族中的大族,关键,萧普贤女和耶律淳定亲了,耶律延禧现在还得仰仗耶律和鲁斡、耶律淳父子的威名和权力。
因此耶律延禧只能悻悻作罢。
可这么放过“诽谤”自己的萧普贤女,耶律延禧又很不甘心。
萧奉先看出来了耶律延禧的心思,对他说:“今越国王威望日重,又有皇太叔护佑,若教他纳了姚哥娘子,两强联合,其势不可挡也,陛下要多加提防。”
这也是耶律延禧所担心的。一直以来,耶律淳都是耶律延禧获取皇位的最大竞争对手,尤其是在耶律延禧还没有立皇储的情况下。
更重要的是,经历了这一败,本来皇位就没坐稳的耶律延禧,肯定更容易失去其皇位了。
所以,听萧奉先这么说,耶律延禧不禁犯起嘀咕来:“绝不能教皇叔之势再壮大了,可又如何才能抑其势?”
萧奉先听言,压低声音对耶律延禧说:“宋主爱美人……”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