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使者之问
其实不仅是刘备,其余诸王麾下的世家,或多或少也开始了暗中的布置。
论起正面作战,他们的确实力有限,必须要依托七王才能形成一定的战力。
但是玩起老本行,他们可是太擅长了。
早在田泽提出西征概念并且采取一定行动的时候,一些世家就已经开始暗中下起先手棋了。
不管有没有用,先落几个子,万一起到奇效了呢?
哪怕没用,帮助后面开拓商道、留条后路也是可以的。
这两年来,随着罗马经济的衰退、东西贸易逆差的进一步加剧,以及军人出身的塞维鲁上台。
对于与大汉的贸易也是逐渐呈现了消极的态度。
这一操作,使得安息和贵霜这些依靠作为东西贸易的中转商而繁荣壮大的国家,愈发的艰难了起来。
这对于原本就呈现衰颓之象的安息和贵霜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七王的手段虽然隐秘,但是其已经逼近了家门口,哪怕贵霜再蠢,也意识到了危机。
贵霜为此,数次派遣使者前往大齐问询田泽的意思。
田泽对此也是打起了太极。
虽然可以和楚汉相争时的刘邦一样来一手言而无信,但是田泽不愿为之。
大国就要有大国的自信和信誉。
不过是区区一个贵霜而已,何须他为此而撒谎?
索性来了一手,不表态、不承认、不反对。
至于对七王的态度,倒是直接和贵霜说清楚了。
“七王都是陛下曾经的大敌,虽然名义上归属我大齐统领,但实际上就是自立门户,而且野心未消,一直有再度打回中原的野心。”
贾诩满脸真诚的对着贵霜的使者陈述着田泽的不易。
这话可以说是一点毛病都没有。
田泽虽然不担心,但是他们这些臣子可都担心着呢。
贵霜使者看着一脸和善、胖乎乎的贾诩,再加上那情真意切的语气,顿时十分信了九分。
“那,大齐陛下为何不剿灭这群敌人?”贵霜使者心中仍旧有些怀疑,不禁追问道。
“贵国为什么不征伐剌子模和康居呢?”贾诩满是深意的反问道。
“尚书大人您的意思是?”贵霜使者仿佛明白了些什么。
“大齐距离中亚之地太远了,陛下的大军根本无力延伸至那里,更不要说征伐了。”贾诩深深的叹了口气。
“不过,陛下现在已经在向着中亚之地修路了,虽然已经通了一些,但被七王盯得很紧。”
“估计还得再过几年,待路修的多一些,待陛下准备周全,便出兵将这群人从中亚赶走。”
说到这里,贾诩默默的在心里加上了后半句话。
“赶到西亚去。”
贾诩说的话可以说是一点谎没撒。
七王是威胁不假,大齐的军队难以企及中亚不假,日后会将七王从中亚赶走也不假。
但这些话加在一起,却完全变了一个意思。
不仅是对于贵霜,还有安息、罗马等国的使者,贾诩都是这样一番话。
说到这里,贾诩诚挚的看着贵霜使者:“使者,七王于我大齐而言,可谓是毫无关系,只不过有些许贸易往来而已。”
“若是贵国愿意出兵助我大齐清剿掉这些匪寇,我定会禀明陛下,与贵国永结盟好!”
贵霜使者闻言,顿时瞪大了眼睛,面露难色。
贵霜如今的情况,内部混乱无比,面对七王的威胁,都有些自顾不暇,哪还有能力讨伐。
但是面对贾诩的“恳求”,贵霜使者却也不好直接推拒。
“尚书大人,兹事体大,待我回去禀明皇帝,再回复于您。”
贾诩微微颔首,脸上露出理解的神情:“还望使者能够将我大齐的诚意原封不动的传达给贵国王。”
“若是能够解决七王之患,打通商路,恢复贸易。我大齐与贵国互通有无,必能重现辉煌!”
贾诩自然明白贵霜使者的意思,但却装作不知,完全演到底。
对于贵霜出不出兵,贾诩倒是并不在意。
不出兵也就罢了,出兵了更好。
贵霜强大,是强大在防守方面,一旦打进去,对方内部很有可能会摒弃前嫌、停止斗争。
但对方要是主动打出来,历史上连周瑜、陆逊等人都带不动的东吴兵就是前车之鉴。
弄不好,玩一出合肥城下的孙十万也不是不可能。
贵霜使者在得到自己想要知道的后,告辞离去。
贾诩则是起身前往皇宫,向田泽复命。
正在画地图的田泽看到贾诩到来,轻轻的放下了手中的笔,舒了口气:“怎么样?糊弄过去了吗?”
贾诩轻轻的点了点头:“虽然还是粗糙了些,但足以应付贵霜了。”
田泽不以为意的点了点头:“尽力即可,哪怕出了问题,无非就是多费些功夫的事情。”
贾诩嘴角微微上扬,意味深长的说道:“陛下放心,出不了问题的。”
虽然对于自己方才的说辞并不是非常有信心,但是贾诩对于贵霜很有信心。
哪怕贵霜如今颇为强盛,但是经过深入了解后,贾诩还是一眼就看穿了其弱国的本质。
实力够强,但是内核和精神却没有成长多少,依旧是昔日那个不敢对匈奴动手、被大汉教训了一顿就彻底熄火的大月氏。
弱国的气质,注定了哪怕他们察觉到了问题,也会本能的向着好的方向去想,选择性的忽视那最差的结局。
退一步说,哪怕贵霜之中有着智者看穿了他的计策,那又如何?
如今的贵霜内部已经烂了,还有他们、七王和世家在暗中推波助澜。
在这种政治环境下,想要做到众人皆醉我独醒,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那些清醒的“异端”注定会被大多数的同类自行解决掉,这是必然。
就像是南宋的岳飞一样。
“既然说出了这种话,那么有些事情就不能放在明面上。”田泽沉声道。
“让文远他们行事小心些,尽量不要出手。即便出手,也不要打着大齐的旗号。”
“日后待西征战事结束,给文远他们也封个王吧。”
“封地就放在安息北部,虽然稍稍冷了些,但有衣和绒衣,也没什么太大问题,而且地方够大。”
贾诩闻言,顿时拜服:“陛下胸宽似海,臣佩服!”
(本章完)
其实不仅是刘备,其余诸王麾下的世家,或多或少也开始了暗中的布置。
论起正面作战,他们的确实力有限,必须要依托七王才能形成一定的战力。
但是玩起老本行,他们可是太擅长了。
早在田泽提出西征概念并且采取一定行动的时候,一些世家就已经开始暗中下起先手棋了。
不管有没有用,先落几个子,万一起到奇效了呢?
哪怕没用,帮助后面开拓商道、留条后路也是可以的。
这两年来,随着罗马经济的衰退、东西贸易逆差的进一步加剧,以及军人出身的塞维鲁上台。
对于与大汉的贸易也是逐渐呈现了消极的态度。
这一操作,使得安息和贵霜这些依靠作为东西贸易的中转商而繁荣壮大的国家,愈发的艰难了起来。
这对于原本就呈现衰颓之象的安息和贵霜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七王的手段虽然隐秘,但是其已经逼近了家门口,哪怕贵霜再蠢,也意识到了危机。
贵霜为此,数次派遣使者前往大齐问询田泽的意思。
田泽对此也是打起了太极。
虽然可以和楚汉相争时的刘邦一样来一手言而无信,但是田泽不愿为之。
大国就要有大国的自信和信誉。
不过是区区一个贵霜而已,何须他为此而撒谎?
索性来了一手,不表态、不承认、不反对。
至于对七王的态度,倒是直接和贵霜说清楚了。
“七王都是陛下曾经的大敌,虽然名义上归属我大齐统领,但实际上就是自立门户,而且野心未消,一直有再度打回中原的野心。”
贾诩满脸真诚的对着贵霜的使者陈述着田泽的不易。
这话可以说是一点毛病都没有。
田泽虽然不担心,但是他们这些臣子可都担心着呢。
贵霜使者看着一脸和善、胖乎乎的贾诩,再加上那情真意切的语气,顿时十分信了九分。
“那,大齐陛下为何不剿灭这群敌人?”贵霜使者心中仍旧有些怀疑,不禁追问道。
“贵国为什么不征伐剌子模和康居呢?”贾诩满是深意的反问道。
“尚书大人您的意思是?”贵霜使者仿佛明白了些什么。
“大齐距离中亚之地太远了,陛下的大军根本无力延伸至那里,更不要说征伐了。”贾诩深深的叹了口气。
“不过,陛下现在已经在向着中亚之地修路了,虽然已经通了一些,但被七王盯得很紧。”
“估计还得再过几年,待路修的多一些,待陛下准备周全,便出兵将这群人从中亚赶走。”
说到这里,贾诩默默的在心里加上了后半句话。
“赶到西亚去。”
贾诩说的话可以说是一点谎没撒。
七王是威胁不假,大齐的军队难以企及中亚不假,日后会将七王从中亚赶走也不假。
但这些话加在一起,却完全变了一个意思。
不仅是对于贵霜,还有安息、罗马等国的使者,贾诩都是这样一番话。
说到这里,贾诩诚挚的看着贵霜使者:“使者,七王于我大齐而言,可谓是毫无关系,只不过有些许贸易往来而已。”
“若是贵国愿意出兵助我大齐清剿掉这些匪寇,我定会禀明陛下,与贵国永结盟好!”
贵霜使者闻言,顿时瞪大了眼睛,面露难色。
贵霜如今的情况,内部混乱无比,面对七王的威胁,都有些自顾不暇,哪还有能力讨伐。
但是面对贾诩的“恳求”,贵霜使者却也不好直接推拒。
“尚书大人,兹事体大,待我回去禀明皇帝,再回复于您。”
贾诩微微颔首,脸上露出理解的神情:“还望使者能够将我大齐的诚意原封不动的传达给贵国王。”
“若是能够解决七王之患,打通商路,恢复贸易。我大齐与贵国互通有无,必能重现辉煌!”
贾诩自然明白贵霜使者的意思,但却装作不知,完全演到底。
对于贵霜出不出兵,贾诩倒是并不在意。
不出兵也就罢了,出兵了更好。
贵霜强大,是强大在防守方面,一旦打进去,对方内部很有可能会摒弃前嫌、停止斗争。
但对方要是主动打出来,历史上连周瑜、陆逊等人都带不动的东吴兵就是前车之鉴。
弄不好,玩一出合肥城下的孙十万也不是不可能。
贵霜使者在得到自己想要知道的后,告辞离去。
贾诩则是起身前往皇宫,向田泽复命。
正在画地图的田泽看到贾诩到来,轻轻的放下了手中的笔,舒了口气:“怎么样?糊弄过去了吗?”
贾诩轻轻的点了点头:“虽然还是粗糙了些,但足以应付贵霜了。”
田泽不以为意的点了点头:“尽力即可,哪怕出了问题,无非就是多费些功夫的事情。”
贾诩嘴角微微上扬,意味深长的说道:“陛下放心,出不了问题的。”
虽然对于自己方才的说辞并不是非常有信心,但是贾诩对于贵霜很有信心。
哪怕贵霜如今颇为强盛,但是经过深入了解后,贾诩还是一眼就看穿了其弱国的本质。
实力够强,但是内核和精神却没有成长多少,依旧是昔日那个不敢对匈奴动手、被大汉教训了一顿就彻底熄火的大月氏。
弱国的气质,注定了哪怕他们察觉到了问题,也会本能的向着好的方向去想,选择性的忽视那最差的结局。
退一步说,哪怕贵霜之中有着智者看穿了他的计策,那又如何?
如今的贵霜内部已经烂了,还有他们、七王和世家在暗中推波助澜。
在这种政治环境下,想要做到众人皆醉我独醒,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那些清醒的“异端”注定会被大多数的同类自行解决掉,这是必然。
就像是南宋的岳飞一样。
“既然说出了这种话,那么有些事情就不能放在明面上。”田泽沉声道。
“让文远他们行事小心些,尽量不要出手。即便出手,也不要打着大齐的旗号。”
“日后待西征战事结束,给文远他们也封个王吧。”
“封地就放在安息北部,虽然稍稍冷了些,但有衣和绒衣,也没什么太大问题,而且地方够大。”
贾诩闻言,顿时拜服:“陛下胸宽似海,臣佩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