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八爷的神色丝毫不意外:“佟大人来了。”</br></br> 隆科多眉眼阴鸷,问他:“下一步怎么做?”</br></br> 八爷吐出两个字:“弘皙。”</br></br> ……</br></br> 弘皙。隆科多愣了一瞬,太子庶长子,当今皇长孙,自开蒙始,就被皇上养育宫中,若太子成功登基,弘皙就是下一任帝王的不二人选。</br></br> 隆科多咧嘴一笑:“明白了。”</br></br> 七天后,京城一家偏僻的酒楼,弘皙毫无滋味地品着美酒。</br></br> 江南风波的影响十分恶劣,八贝勒受了罚,太子如何会安然无事?等良妃停了灵,皇上像是终于想起了太子,腾出手来收拾储君。</br></br> 詹事府被裁撤了大半,遑论暗处的惩治,自二立以来,太子本就不多的权力又缩了水,和空架子也没什么区别了。弘皙越想越是痛苦,即便解了禁足,心里也是一片空茫,他闷头出了宫,这才发现无处可去。</br></br> 何其可笑。从万千宠爱到跌落尘土,往后,许还要给四叔低头,他这个空有名号的皇长孙,不外如是!</br></br> 想起从前被康熙带在身边的日子,弘皙握紧双拳,喝得双眼通红,心头怨意滋生。他想不通阿玛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日子过得好好的,偏要惹怒汗玛法,为什么要对啃着他血rou崛起的四叔态度和善?</br></br> 在他没有注意到的地方,酒楼慢慢清了场。陌生又熟悉的脸显现,他眯起了眼:“步军统领,隆科多!”</br></br> 隆科多朝他行礼:“皇长孙殿下。”</br></br> 久违的称呼了。弘皙冷眼看他,并不应答,隆科多也不在意,自顾自地坐在一旁,忽然开口:“明有朱元璋传位于长孙朱允炆,这立长孙为储,也不是什么稀奇事。”</br></br> 弘皙头皮一紧,连呼吸都变沉了,转眼,飞快地冷笑起来:“我说佟大人为何出现,原来是做了哪位叔叔的说客。怎么,见我辈分小好忽悠,就把我当幼童诓骗?”</br></br> 隆科多摇头:“奴才是受八贝勒所托。”</br></br> 弘皙站了起来,怒道:“八贝勒?好啊,原来你早就与他狼狈为jian!曹家的事,八叔恨我阿玛还来不及,能安什么好心?这不是把我当幼童,而是当猪狗!”</br></br> 隆科多任由他斥责而不辩驳,在弘皙说出“我这就入宫禀报汗玛法”的时候,悠悠说道:“皇长孙尽管前去。奴才已经失了圣心,叫整个佟家蒙羞,唯一值得称道的,也只有身上这个官职。八爷更是没什么好失去的了,如今境况,除了没有被圈,与直郡王又有什么区别呢?”</br></br> 弘皙冷笑道:“巧言令色……”</br></br> 隆科多:“良妃逝后,八爷高烧不退,哀恸至极,大夫说于寿数有碍,命长不了。”</br></br> 他神色笃定:“殿下若不信,尽可遣人探听。”</br></br> “至于四爷,奴才也不怕告诉您,在转投八爷之前,奴才曾想着投靠雍亲王。但奴才看轻了他的刻薄寡恩,对朝廷有功的老臣,他不念旧情,手段酷烈……”隆科多轻声说道,“等他登上大位,殿下这个曾被圣上倾力抚养,被天下人视作下一位储君的存在,又会是什么下场?”</br></br> 弘皙忽然不说话了。</br></br> 隆科多所言,恰恰掐中了他最深最恐惧的地方,这不是耸人听闻,而是真真切切可能发生的事!</br></br> 他浑身颤抖起来,从皇位唾手可得,到对人俯首称臣,那样的日子谁受得了?阿玛受得了,可他不能,他才二十啊,不想终生的时光蹉跎在看守皇陵,或是囚禁高墙之中,他怕,怕极了,夜里都睡不着一个安稳觉。</br></br> 弘皙踉跄着坐了下来。</br></br> 他死死盯着隆科多:“你能有什么办法?”</br></br> .</br></br> 早先时候,隆科多因为李四儿遭到康熙训斥,几乎颜面无存,但佟家齐心合力,到底保住了他。</br></br> 对于他依旧任作步军统领的事,满朝文武没觉得奇怪,毕竟是皇上的亲表弟,且能力卓绝,从前与皇上多年的情谊,还是假的不成?</br></br> 再怎么斥责,骂完了也就过去了,顶多圣心不如从前而已。而今隆科多办差老老实实,身上骄狂也不见了,很有年轻时候的风范,康熙虽然嘴上不说,心里也是和缓了许多。</br></br> 良妃下葬不久,圣母皇太后佟佳氏的忌日到了。康熙来到景仁宫,他亲额娘生前所居的地方,想起了童年时的种种,又想起了与他青梅竹马的表妹孝懿皇后,神色有些伤感。</br></br> 他老了,上回心疾过后,到底伤了根基,就连批折子的心力,也大不如前。</br></br> 康熙对年希尧道:“允恭,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啊。”</br></br> 年希尧低声道:“皇上的头发离全白还早着。”</br></br> 康熙忍不住笑了。回到乾清宫,他对朝堂上的老臣宽仁起来,尤其是佟家人,亲舅舅佟国维得到了如流水般的赏赐与慰问,皇帝还派遣了太医,替舅舅日日把脉,隔几日便要过问。</br></br> 相反,对雍亲王的要求却一日比一日严厉,往日慈和的模样消失不见,时常因他上呈的奏折而批评,便是四爷习惯了重压,也难免有些紧绷。</br></br> 终于得了空,在王府书房议事的间隙,幕僚与四爷道:“圣上念旧,老臣们是高枕无忧了,对王爷来说,恐怕不是有利的后果。光是属下听到的国库借银,短短两天,又发生了五起,圣上之仁,恐怕不是天下百姓想要的仁。”</br></br> 最后一句,是他用气音说出口的,四爷面容冷峻,缓缓道:“慎言。”</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