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来自其他财团的攻击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更何况米洛针对德州人与加州人的拉拢和联盟,简直就是光明正大的在进行。
其他人不是只会配合的npc。
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
也有自己的行动。
当听到米洛·布莱克本,在试图联合德州人、加州人。
想搞“新美利坚”的时候。
华盛顿还没急,摩根、洛克菲勒也都还没反应。
梅隆财团反映未知。
芝加哥财团却是第一个跳出来的。
“好了,大家先别讨论威尔逊家族的事了。”
芝加哥。
这里是美国第三大城市,也是全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
拥有着众多的高楼大厦,被誉为世界摩天大楼的故乡。
当芝加哥世界闻名时,纽约还不过是个靠着工厂主们发展的小不点而已。
不过时移世易。
如今的芝加哥,已经从美国第一大城市,跌落到第三大城市。
就像芝加哥财团是命运一样,曾经他们是美国最强大的财团。
现在他们某种程度上,已经可以展示洛克菲勒和摩根的从属。
只不过自主权还比较高而已。
考斯特·克朗看着眼前的众人:
“我们想要的目标,基本上都落到了波士顿人手里。特别是那个米洛·布莱克本,他是吃到最多的。”
“威尔逊家族为什么会这么做我们不清楚。”
“我觉得我们还是先直面这个问题再说。”
“我的意见,是不能轻易放弃!”
此话一出,其他几人面色凝重。
克朗家族属于芝加哥财团核心家族中的后起之秀。
这个财团最早是由本地富豪麦考密克家族,还有伍德家族凝聚而成的。
后来在摩根与洛克菲勒扶持下,原来作为他们的附庸家族之一,克朗家族后发先至。
靠着作为摩根在芝加哥财团这边最大的触手,背靠摩根财团。
克朗家族俨然芝加哥财团的领袖之一。
基本上他的话,也意味着摩根或者洛克菲勒的态度。
在场的人都很清楚。
麦考密克的肯尼斯,和伍德家族的道格拉斯互相对视一眼。
肯尼斯·麦考密克开口问道:“考斯特,你是说,要跟波士顿人斗一斗?”
考斯特·克朗毫不犹豫地说道:“没错!”
“波士顿人这么轻易就夺走了我们的猎物,我们不能就这么算了。”
“大家想想,从他们接手的那一刻起,波士顿人就成了我们最直接的竞争对手。”
“他们手中完全控制了利顿工业、诺斯罗普公司,这是我们缺乏,并且一直想要的军火工业集团。”
“特别是利顿工业,它和我们的国际收割机公司和履带拖拉机公司一直存在业务竞争。”
“我们要是没有态度,那么他们肯定会得寸进尺,挤压我们的话语权和市场。”
“不如趁着他们立足未稳,先跟他们斗一斗,也让波士顿人知道我们的厉害。”
“即使最后无法买下这几家公司,那也能够让波士顿人以后不敢任意妄为。”
罗恩·西尔斯毫不犹疑地说道:“我同意考斯特的意见,我们确实不能就这么算了,必须得表明我们的态度。”
罗恩·西尔斯是西尔斯公司的创始人,罗恩·西尔斯的后代。
西尔斯家族曾经一度也是芝加哥财团的核心家族。
可后来败落,股权大部分都失散出去。
渐渐的他们就成了克朗家族的附庸。
都不用考斯特·克朗示意,在考斯特·克朗表明态度后。
罗恩·西尔斯就跳出来冲锋:
“要知道这次加州财团出事。我们是最早跳出来的,可到现在我们什么都没得到!”
“我们必须采取措施。”
“否则我们芝加哥财团会成为别人的笑柄。”
“波士顿财团以前是我们的手下败将,现在他们气势汹汹。若是我们不作为,他们会踩在我们的头上!”
如果说波士顿财团是美国第一个成规模,成体系的以财阀家族组成的美国财团的话。
那芝加哥财团就是第二个。
所以在摩根、洛克菲勒、梅隆他们还没出现时。
斗得最激烈的就是波士顿财团和芝加哥彩棠。
不过两者现在都有些衰弱,芝加哥财团已经变成别人的从属。
波士顿财团要不是半路出了个布莱克本,大概率也逃不开芝加哥财团的命运。
说好哥俩一起沉沦一起垫底,现在法克the谢特你居然眼看着要上岸了。
如果说谁对波士顿财团的重新崛起不爽,羡慕嫉妒恨的话。
那曾经的难兄难弟芝加哥人,大概率是最不爽的。
肯尼斯和道格拉斯两人对视一眼,也相继点头表示同意。
除了芝加哥财团这么做,最后大概率能得到摩根和洛克菲勒的帮助外。
还因为他们确实也对波士顿人这次的收获很不爽。
“那我们该怎么做呢?”
肯尼斯·麦考密克主动向考斯特·克朗询问道:“波士顿人现在后面,估计还能得到一部分德州人和加州人的帮助。”
“嗐~”考斯特·克朗耸耸肩,双手摊开,“加州人要是能团结,那根本就没我们和波士顿人的事。”
“至于德州人……相信我,他们只能打顺风战,他们还在观望!”
道格拉斯和肯尼斯再次点头。
对于米洛·布莱克本想搞“新美利坚”,那所谓的大三角。
几乎所有人都不看好。
那么多家族,那么多企业的利益媾和,就算是让摩根和洛克菲勒来都搞不定!
衰弱的波士顿人,即使出了个雄主就能搞定了吗?
不说加州人的分裂。德州人虽然表面独立,但是背后却也有着太多洛克菲勒的色彩。
这件事绝不可能轻易办成。
考斯特·克朗向众人提议:“我们可以试着,先让布莱克本金融公司。也就是布莱克本银行,先把吞下的公司吐出来!”
众人顿时来精神了,目光灼灼地看着他。
只听考斯特·克朗缓缓说道:“虽然我们不清楚布莱克本银行到底了多少钱,但是我们可以估算出大概的数额!”
“利顿工业公司和诺斯罗普公司这两家公司,按照我们原本的评估,价值都在一百二十亿美元以上。”
“雪佛龙石油价值超过了二百五十亿美元。”
“加州电气公司价值将近六十亿美元。”
“即使是在威尔逊家族不溢价出售的情况下,想要全面接手威尔逊家族持有的股权,那么布莱克本银行最少需要拿出三百亿美元以上!”
“同时,布莱克本银行又还从威尔逊家族接手了大批量的资产,这批资产我们保守估计,也得价值一百亿美元以上。”
“所以我们可以估算出,布莱克本银行最少拿出了四百亿美元的资金!”
“这笔资金,都占据了布莱克本银行三分之一的银行资产了!”
“三分之一的流动资金量,这个比例是夸张到可怕的。反正正常情况下,任何财团的银行都不会保持这么高的流动资金比例。”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猜测,布莱克本银行现在的资金链已经绷紧呢?”
说到最后,考斯特·克朗面上露出阴狠的表情。
其他众人全都惊醒。
仔细一想,还真的很有这个可能!
“但是我有个问题。”道格拉斯·伍德轻声开口:“波士顿第一国民银行和其他波士顿人,不可能不提供资金,这是全体波士顿人的行动,不是米洛·布莱克本一个人。”
“没错,道格拉斯你说的对。”考斯特·克朗露出微笑:
“但如果我说,当我们开始行动,针对布莱克本银行时。波士顿人的银行和保险公司,也会有人针对呢?”
“不只有我们对波士顿人不满!”
考斯特·克朗看向众人:“没人愿意看见波士顿能成功。”
听见他这么说,肯尼斯和道格拉斯马上明白。
大概率摩根、洛克菲勒、梅隆他们,在芝加哥人行动时,会在背后拉扯波士顿人和德州人。
甚至可能实际上,就是摩根他们希望芝加哥人率先出来冲锋。
就像上次搞加拿大一样。
“如果是这样,那我们给布莱克本银行制造麻烦,说不定布莱克本银行可能会把吃进嘴里的资产给吐出来。”
“甚至……我们还有可能把手伸进布莱克本银行里面!”
肯尼斯·麦考密克摸着自己的络腮胡,越是分析,脸上的笑容越盛。
芝加哥的背后不只是芝加哥。
还有摩根和洛克菲勒,甚至梅隆他们。
那麦考密克就真的很有兴趣了。“一旦布莱克本银行出问题,波士顿财团绝对会紧张。”
“其他财团的反应我们不清楚,但是摩根和洛克菲勒绝对不会错过打击波士顿财团的机会。”
“毕竟波士顿财团的重新崛起,抢占了他们太多的利益!”
事实上,布莱克本银行确实不会常备四百多亿美元的流动资金。
之前做多日元、英镑等货币,做空国际原油,入市的资金基本上都是动用的本金。
最主要的目的只是让资金保值而已。
但是这一次要接盘威尔逊家族的资产,短时间内将资金抽了回来,以杠杆配资的形势找了其他金融公司合作。
只不过这些业务都比较隐秘,合作方也不会到处去嚷嚷,免得把自己名声搞臭,以后都没公司敢合作。
考斯特·克朗等人当然就不清楚了。
并且这些年来,布莱克本银行并购了这么多银行。
原本那些被并购银行持有的资产,布莱克本银行都划归到了银行的资产管理部门。
米洛曾与自己的顾问团,详谈布莱克本银行的规划,后者也是一直遵照执行的。
所以这些年来,不良贷款都陆续被低价处理及时止损,而一些没有战略意义的放贷合作,在贷款到期之后收回了也不再续贷。
布莱克本银行的资金,更多地是为个人提供消费贷款和小额贷款,然后就是为波士顿财团旗下的公司提供资金支持。
不知不觉间,才两年多时间。
是已经和波士顿第一国民银行,成为了波士顿财团的双金融核心。
这也是米洛·布莱克本顺理成章,被大家视为波士顿新领袖的主要原因。
除了他能带领大家在传媒和互联网的领域,挖掘到新的金矿。
以及出入以前波士顿财团一直没办法触碰的能源领域外。
最重要的就是布莱克本银行的存在了。
它直接是让衰弱的波士顿财团,在波士顿第一国民银行之外又多了一个新的心脏。
并且这个和心脏的领域,还不止局限在新英格兰地区,不会和波士顿第一国民银行抢食。
算是在波士顿财团原本1.6升自然吸气发动机的基础上。
又加了一个自带大电池的混动电机。
让波士顿财团从老旧燃油车,一下变成了省油长续航加速还变态的新能源混动车。
老早就有人盯上布莱克本银行,因为要是能掌握哪怕只是影响这家新崛起的银行集团。
那不但能捏住米洛·布莱克本的把柄,还能间接影响到波士顿财团。
简直两全其美。
只是布莱克本银行参与投资的公司,大都是米洛挖掘的极富潜力的公司。
在不进行并购的前提下,一般只是提供最初始的扩张资金,这些公司就能够形成内部良性循环。
所以外人很难插手。
布莱克本银行为了不让资金闲置,就将很多资金投放到资产管理部门当中,进行资产投资增益。
期货、股票、债券等等都有涉足。
这一次要接盘威尔逊家族和加州财团的资产,布莱克本银行就将提前卖了不少资金,回笼了不少资金。
关于这些操作,当然没有必要对外公布。
因此,这就让考斯特·克朗他们形成误判,以为布莱克本银行的资金链是真的紧绷了!
而芝加哥人的手段,简单粗暴而又拙劣,但却十分有效。
那就是让媒体质疑布莱克本银行的资金链问题,直接将事情搞大。
引起储户的恐慌,将布莱克本银行推到风口浪尖!
毕竟从1982年宝恩广场银行倒闭开始,美国陆续有银行倒闭。
而芝加哥人十二年前的大陆伊利诺伊银行这家全美国十大银行的倒闭,更是将倒闭风潮推到了高峰,引发了一系列的恶劣影响——
芝加哥财团也是在那时,几个核心家族失去了对财团的完全控制权。
特别是今年5月份,俄亥俄州储蓄信贷机构的失败,最终导致俄亥俄州存款保险基金和纳税人损失1.85亿美元。
之后没一个月,马里兰州的多家银行破产,直接导致了马里兰州存款保险基金破产!
其他州的银行业局势也比较糜烂。
以至于联邦储蓄和贷款保险公司原本两百多亿美元的保险基金,现在只剩下了四十六亿美元。
以至于联邦储蓄和贷款保险公司的董事长乔治,目前正试图在国会为公司注资争取支持!
因此,很多储户的神经早就呈紧绷状态了。
实在是这十几年来,以前不可能倒闭的银行疯狂倒闭。
全美最巅峰时一万五千多家银行,现在就剩八千多家。
法克the谢特,倒闭了钱都取不出来。
谁不紧张啊。
8月15日一早。
芝加哥地区最大的《芝加哥新闻报》发出了一篇质疑布莱克本银行存在巨大经营风险的新闻。
该篇报道并不是信口开河,而是看起来有理有据。
报道上还罗列了布莱克本银行近期的一系列收购行为,资金消耗量高达四、五百亿美元,并且资产投资十分杂乱无序。
且布莱克本银行作为全美第七大银行,却依旧未上市,作者质疑布莱克本银行的经营状况……
通篇文章,都是以一幅忧心忡忡、为国为民的语气写的,煽动性和感染性极强。
当天上午,芝加哥市很多读者看过报纸之后,有不少人被蛊惑了。
一些相对谨慎的储户或者公司,开始申请提出资金。
而报社的记者,又特地拍下了芝加哥地区一家布莱克本银行分行人群拥挤的一幕。
当天晚上,《芝加哥晚报》便将这张照片放到了首页,并对这个现象大书特书。
与此同时,伊利诺伊州以外的一些报纸,也在人为地推动下,报道了这则消息。
并且为了尽可能免责,这些晚报十分机智地直接转载《芝加哥新闻报》的报道。
这一套小动作搞下来。
事情迅速闹大了!
其实在《芝加哥新闻报》报道了布莱克本银行的负面新闻时,芝加哥地区的分行负责人就将消息往上报了。
在15日上午9点左右,布莱克本银行的总裁埃克托·卡夫雷拉就得到了消息。
是的,在去年的时候埃克托就成了布莱克本银行的总裁。
当波士顿财团放开自己,迎接米洛的进入。
那他当然不可能没有表示。
股份上的互相持有是一回事,私底下的家族联姻、交好是另一回事。
在人才和管理上的互通有无,也是财团存在的必要条件。
布莱克本银行很重要,米洛不相信其他波士顿人。
最后委婉一下,让埃克托这个的死党、自己人过来挂头。
反正一直以来,这家伙都在银行系统工作。
一度是波士顿第一国民银行的高层。
有埃克托在,布莱克本银行和波士顿第一国民银行的沟通也更顺畅。
甚至布莱克本银行能够发展这么快,就是因为吸纳了大量波士顿第一国民银行的精英。
发生了这件事后。
为此,埃克托还特地召集了下属商议此事。
当时的讨论结果,是暂时让伊利诺伊州范围内的其他分行将资金调配到芝加哥市的分行中,同时将事情控制在芝加哥地区。
布莱克本银行总部不会特地辟谣,避免主动将事情扩大。
别本来事情没这么大,自己却主动将全国各地的媒体视线吸引过来了。
米洛就是玩传媒的。
埃克托知道媒体的尿性,销量才是第一位,什么事情都恨不得闹大,反正后果跟他们这些媒体没关系。
当然,他也不是什么都没做。
埃克托一边让人紧盯局势的发展,另一边则前往资产管理部门,让该部门的人手在当天加大了资产出售力度,又回笼了五十亿多美元的资金。
这是最稳妥的办法,说到底,流动资金就是最大的底气!
等到当天下午芝加哥地区的银行到点强制下班后。
一统计才发现,整个芝加哥市,包括下面的大区、市,一共有十七家分行,当天一共被提走存款五千四百多万美元!
看到这个统计数据后,埃克托脸色十分严肃。
而随着傍晚,其他地区的晚报也转载这个新闻后,埃克托·卡夫雷拉知道,事情已经超出控制了!
埃克托·卡夫雷一边让银行高层们商议对策。
另一边,则直接前往波士顿财团的新领袖——米洛·布莱克本的家中。
现在麻烦摆明了是针对整个财团来的,该如何应对,只能是由财团层面来决策!
不过布莱克本银行的总部在纽约。
此时米洛不在纽约。
埃克托只好坐上飞机,亲自前往旧金山寻找米洛。
(本章完)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更何况米洛针对德州人与加州人的拉拢和联盟,简直就是光明正大的在进行。
其他人不是只会配合的npc。
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
也有自己的行动。
当听到米洛·布莱克本,在试图联合德州人、加州人。
想搞“新美利坚”的时候。
华盛顿还没急,摩根、洛克菲勒也都还没反应。
梅隆财团反映未知。
芝加哥财团却是第一个跳出来的。
“好了,大家先别讨论威尔逊家族的事了。”
芝加哥。
这里是美国第三大城市,也是全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
拥有着众多的高楼大厦,被誉为世界摩天大楼的故乡。
当芝加哥世界闻名时,纽约还不过是个靠着工厂主们发展的小不点而已。
不过时移世易。
如今的芝加哥,已经从美国第一大城市,跌落到第三大城市。
就像芝加哥财团是命运一样,曾经他们是美国最强大的财团。
现在他们某种程度上,已经可以展示洛克菲勒和摩根的从属。
只不过自主权还比较高而已。
考斯特·克朗看着眼前的众人:
“我们想要的目标,基本上都落到了波士顿人手里。特别是那个米洛·布莱克本,他是吃到最多的。”
“威尔逊家族为什么会这么做我们不清楚。”
“我觉得我们还是先直面这个问题再说。”
“我的意见,是不能轻易放弃!”
此话一出,其他几人面色凝重。
克朗家族属于芝加哥财团核心家族中的后起之秀。
这个财团最早是由本地富豪麦考密克家族,还有伍德家族凝聚而成的。
后来在摩根与洛克菲勒扶持下,原来作为他们的附庸家族之一,克朗家族后发先至。
靠着作为摩根在芝加哥财团这边最大的触手,背靠摩根财团。
克朗家族俨然芝加哥财团的领袖之一。
基本上他的话,也意味着摩根或者洛克菲勒的态度。
在场的人都很清楚。
麦考密克的肯尼斯,和伍德家族的道格拉斯互相对视一眼。
肯尼斯·麦考密克开口问道:“考斯特,你是说,要跟波士顿人斗一斗?”
考斯特·克朗毫不犹豫地说道:“没错!”
“波士顿人这么轻易就夺走了我们的猎物,我们不能就这么算了。”
“大家想想,从他们接手的那一刻起,波士顿人就成了我们最直接的竞争对手。”
“他们手中完全控制了利顿工业、诺斯罗普公司,这是我们缺乏,并且一直想要的军火工业集团。”
“特别是利顿工业,它和我们的国际收割机公司和履带拖拉机公司一直存在业务竞争。”
“我们要是没有态度,那么他们肯定会得寸进尺,挤压我们的话语权和市场。”
“不如趁着他们立足未稳,先跟他们斗一斗,也让波士顿人知道我们的厉害。”
“即使最后无法买下这几家公司,那也能够让波士顿人以后不敢任意妄为。”
罗恩·西尔斯毫不犹疑地说道:“我同意考斯特的意见,我们确实不能就这么算了,必须得表明我们的态度。”
罗恩·西尔斯是西尔斯公司的创始人,罗恩·西尔斯的后代。
西尔斯家族曾经一度也是芝加哥财团的核心家族。
可后来败落,股权大部分都失散出去。
渐渐的他们就成了克朗家族的附庸。
都不用考斯特·克朗示意,在考斯特·克朗表明态度后。
罗恩·西尔斯就跳出来冲锋:
“要知道这次加州财团出事。我们是最早跳出来的,可到现在我们什么都没得到!”
“我们必须采取措施。”
“否则我们芝加哥财团会成为别人的笑柄。”
“波士顿财团以前是我们的手下败将,现在他们气势汹汹。若是我们不作为,他们会踩在我们的头上!”
如果说波士顿财团是美国第一个成规模,成体系的以财阀家族组成的美国财团的话。
那芝加哥财团就是第二个。
所以在摩根、洛克菲勒、梅隆他们还没出现时。
斗得最激烈的就是波士顿财团和芝加哥彩棠。
不过两者现在都有些衰弱,芝加哥财团已经变成别人的从属。
波士顿财团要不是半路出了个布莱克本,大概率也逃不开芝加哥财团的命运。
说好哥俩一起沉沦一起垫底,现在法克the谢特你居然眼看着要上岸了。
如果说谁对波士顿财团的重新崛起不爽,羡慕嫉妒恨的话。
那曾经的难兄难弟芝加哥人,大概率是最不爽的。
肯尼斯和道格拉斯两人对视一眼,也相继点头表示同意。
除了芝加哥财团这么做,最后大概率能得到摩根和洛克菲勒的帮助外。
还因为他们确实也对波士顿人这次的收获很不爽。
“那我们该怎么做呢?”
肯尼斯·麦考密克主动向考斯特·克朗询问道:“波士顿人现在后面,估计还能得到一部分德州人和加州人的帮助。”
“嗐~”考斯特·克朗耸耸肩,双手摊开,“加州人要是能团结,那根本就没我们和波士顿人的事。”
“至于德州人……相信我,他们只能打顺风战,他们还在观望!”
道格拉斯和肯尼斯再次点头。
对于米洛·布莱克本想搞“新美利坚”,那所谓的大三角。
几乎所有人都不看好。
那么多家族,那么多企业的利益媾和,就算是让摩根和洛克菲勒来都搞不定!
衰弱的波士顿人,即使出了个雄主就能搞定了吗?
不说加州人的分裂。德州人虽然表面独立,但是背后却也有着太多洛克菲勒的色彩。
这件事绝不可能轻易办成。
考斯特·克朗向众人提议:“我们可以试着,先让布莱克本金融公司。也就是布莱克本银行,先把吞下的公司吐出来!”
众人顿时来精神了,目光灼灼地看着他。
只听考斯特·克朗缓缓说道:“虽然我们不清楚布莱克本银行到底了多少钱,但是我们可以估算出大概的数额!”
“利顿工业公司和诺斯罗普公司这两家公司,按照我们原本的评估,价值都在一百二十亿美元以上。”
“雪佛龙石油价值超过了二百五十亿美元。”
“加州电气公司价值将近六十亿美元。”
“即使是在威尔逊家族不溢价出售的情况下,想要全面接手威尔逊家族持有的股权,那么布莱克本银行最少需要拿出三百亿美元以上!”
“同时,布莱克本银行又还从威尔逊家族接手了大批量的资产,这批资产我们保守估计,也得价值一百亿美元以上。”
“所以我们可以估算出,布莱克本银行最少拿出了四百亿美元的资金!”
“这笔资金,都占据了布莱克本银行三分之一的银行资产了!”
“三分之一的流动资金量,这个比例是夸张到可怕的。反正正常情况下,任何财团的银行都不会保持这么高的流动资金比例。”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猜测,布莱克本银行现在的资金链已经绷紧呢?”
说到最后,考斯特·克朗面上露出阴狠的表情。
其他众人全都惊醒。
仔细一想,还真的很有这个可能!
“但是我有个问题。”道格拉斯·伍德轻声开口:“波士顿第一国民银行和其他波士顿人,不可能不提供资金,这是全体波士顿人的行动,不是米洛·布莱克本一个人。”
“没错,道格拉斯你说的对。”考斯特·克朗露出微笑:
“但如果我说,当我们开始行动,针对布莱克本银行时。波士顿人的银行和保险公司,也会有人针对呢?”
“不只有我们对波士顿人不满!”
考斯特·克朗看向众人:“没人愿意看见波士顿能成功。”
听见他这么说,肯尼斯和道格拉斯马上明白。
大概率摩根、洛克菲勒、梅隆他们,在芝加哥人行动时,会在背后拉扯波士顿人和德州人。
甚至可能实际上,就是摩根他们希望芝加哥人率先出来冲锋。
就像上次搞加拿大一样。
“如果是这样,那我们给布莱克本银行制造麻烦,说不定布莱克本银行可能会把吃进嘴里的资产给吐出来。”
“甚至……我们还有可能把手伸进布莱克本银行里面!”
肯尼斯·麦考密克摸着自己的络腮胡,越是分析,脸上的笑容越盛。
芝加哥的背后不只是芝加哥。
还有摩根和洛克菲勒,甚至梅隆他们。
那麦考密克就真的很有兴趣了。“一旦布莱克本银行出问题,波士顿财团绝对会紧张。”
“其他财团的反应我们不清楚,但是摩根和洛克菲勒绝对不会错过打击波士顿财团的机会。”
“毕竟波士顿财团的重新崛起,抢占了他们太多的利益!”
事实上,布莱克本银行确实不会常备四百多亿美元的流动资金。
之前做多日元、英镑等货币,做空国际原油,入市的资金基本上都是动用的本金。
最主要的目的只是让资金保值而已。
但是这一次要接盘威尔逊家族的资产,短时间内将资金抽了回来,以杠杆配资的形势找了其他金融公司合作。
只不过这些业务都比较隐秘,合作方也不会到处去嚷嚷,免得把自己名声搞臭,以后都没公司敢合作。
考斯特·克朗等人当然就不清楚了。
并且这些年来,布莱克本银行并购了这么多银行。
原本那些被并购银行持有的资产,布莱克本银行都划归到了银行的资产管理部门。
米洛曾与自己的顾问团,详谈布莱克本银行的规划,后者也是一直遵照执行的。
所以这些年来,不良贷款都陆续被低价处理及时止损,而一些没有战略意义的放贷合作,在贷款到期之后收回了也不再续贷。
布莱克本银行的资金,更多地是为个人提供消费贷款和小额贷款,然后就是为波士顿财团旗下的公司提供资金支持。
不知不觉间,才两年多时间。
是已经和波士顿第一国民银行,成为了波士顿财团的双金融核心。
这也是米洛·布莱克本顺理成章,被大家视为波士顿新领袖的主要原因。
除了他能带领大家在传媒和互联网的领域,挖掘到新的金矿。
以及出入以前波士顿财团一直没办法触碰的能源领域外。
最重要的就是布莱克本银行的存在了。
它直接是让衰弱的波士顿财团,在波士顿第一国民银行之外又多了一个新的心脏。
并且这个和心脏的领域,还不止局限在新英格兰地区,不会和波士顿第一国民银行抢食。
算是在波士顿财团原本1.6升自然吸气发动机的基础上。
又加了一个自带大电池的混动电机。
让波士顿财团从老旧燃油车,一下变成了省油长续航加速还变态的新能源混动车。
老早就有人盯上布莱克本银行,因为要是能掌握哪怕只是影响这家新崛起的银行集团。
那不但能捏住米洛·布莱克本的把柄,还能间接影响到波士顿财团。
简直两全其美。
只是布莱克本银行参与投资的公司,大都是米洛挖掘的极富潜力的公司。
在不进行并购的前提下,一般只是提供最初始的扩张资金,这些公司就能够形成内部良性循环。
所以外人很难插手。
布莱克本银行为了不让资金闲置,就将很多资金投放到资产管理部门当中,进行资产投资增益。
期货、股票、债券等等都有涉足。
这一次要接盘威尔逊家族和加州财团的资产,布莱克本银行就将提前卖了不少资金,回笼了不少资金。
关于这些操作,当然没有必要对外公布。
因此,这就让考斯特·克朗他们形成误判,以为布莱克本银行的资金链是真的紧绷了!
而芝加哥人的手段,简单粗暴而又拙劣,但却十分有效。
那就是让媒体质疑布莱克本银行的资金链问题,直接将事情搞大。
引起储户的恐慌,将布莱克本银行推到风口浪尖!
毕竟从1982年宝恩广场银行倒闭开始,美国陆续有银行倒闭。
而芝加哥人十二年前的大陆伊利诺伊银行这家全美国十大银行的倒闭,更是将倒闭风潮推到了高峰,引发了一系列的恶劣影响——
芝加哥财团也是在那时,几个核心家族失去了对财团的完全控制权。
特别是今年5月份,俄亥俄州储蓄信贷机构的失败,最终导致俄亥俄州存款保险基金和纳税人损失1.85亿美元。
之后没一个月,马里兰州的多家银行破产,直接导致了马里兰州存款保险基金破产!
其他州的银行业局势也比较糜烂。
以至于联邦储蓄和贷款保险公司原本两百多亿美元的保险基金,现在只剩下了四十六亿美元。
以至于联邦储蓄和贷款保险公司的董事长乔治,目前正试图在国会为公司注资争取支持!
因此,很多储户的神经早就呈紧绷状态了。
实在是这十几年来,以前不可能倒闭的银行疯狂倒闭。
全美最巅峰时一万五千多家银行,现在就剩八千多家。
法克the谢特,倒闭了钱都取不出来。
谁不紧张啊。
8月15日一早。
芝加哥地区最大的《芝加哥新闻报》发出了一篇质疑布莱克本银行存在巨大经营风险的新闻。
该篇报道并不是信口开河,而是看起来有理有据。
报道上还罗列了布莱克本银行近期的一系列收购行为,资金消耗量高达四、五百亿美元,并且资产投资十分杂乱无序。
且布莱克本银行作为全美第七大银行,却依旧未上市,作者质疑布莱克本银行的经营状况……
通篇文章,都是以一幅忧心忡忡、为国为民的语气写的,煽动性和感染性极强。
当天上午,芝加哥市很多读者看过报纸之后,有不少人被蛊惑了。
一些相对谨慎的储户或者公司,开始申请提出资金。
而报社的记者,又特地拍下了芝加哥地区一家布莱克本银行分行人群拥挤的一幕。
当天晚上,《芝加哥晚报》便将这张照片放到了首页,并对这个现象大书特书。
与此同时,伊利诺伊州以外的一些报纸,也在人为地推动下,报道了这则消息。
并且为了尽可能免责,这些晚报十分机智地直接转载《芝加哥新闻报》的报道。
这一套小动作搞下来。
事情迅速闹大了!
其实在《芝加哥新闻报》报道了布莱克本银行的负面新闻时,芝加哥地区的分行负责人就将消息往上报了。
在15日上午9点左右,布莱克本银行的总裁埃克托·卡夫雷拉就得到了消息。
是的,在去年的时候埃克托就成了布莱克本银行的总裁。
当波士顿财团放开自己,迎接米洛的进入。
那他当然不可能没有表示。
股份上的互相持有是一回事,私底下的家族联姻、交好是另一回事。
在人才和管理上的互通有无,也是财团存在的必要条件。
布莱克本银行很重要,米洛不相信其他波士顿人。
最后委婉一下,让埃克托这个的死党、自己人过来挂头。
反正一直以来,这家伙都在银行系统工作。
一度是波士顿第一国民银行的高层。
有埃克托在,布莱克本银行和波士顿第一国民银行的沟通也更顺畅。
甚至布莱克本银行能够发展这么快,就是因为吸纳了大量波士顿第一国民银行的精英。
发生了这件事后。
为此,埃克托还特地召集了下属商议此事。
当时的讨论结果,是暂时让伊利诺伊州范围内的其他分行将资金调配到芝加哥市的分行中,同时将事情控制在芝加哥地区。
布莱克本银行总部不会特地辟谣,避免主动将事情扩大。
别本来事情没这么大,自己却主动将全国各地的媒体视线吸引过来了。
米洛就是玩传媒的。
埃克托知道媒体的尿性,销量才是第一位,什么事情都恨不得闹大,反正后果跟他们这些媒体没关系。
当然,他也不是什么都没做。
埃克托一边让人紧盯局势的发展,另一边则前往资产管理部门,让该部门的人手在当天加大了资产出售力度,又回笼了五十亿多美元的资金。
这是最稳妥的办法,说到底,流动资金就是最大的底气!
等到当天下午芝加哥地区的银行到点强制下班后。
一统计才发现,整个芝加哥市,包括下面的大区、市,一共有十七家分行,当天一共被提走存款五千四百多万美元!
看到这个统计数据后,埃克托脸色十分严肃。
而随着傍晚,其他地区的晚报也转载这个新闻后,埃克托·卡夫雷拉知道,事情已经超出控制了!
埃克托·卡夫雷一边让银行高层们商议对策。
另一边,则直接前往波士顿财团的新领袖——米洛·布莱克本的家中。
现在麻烦摆明了是针对整个财团来的,该如何应对,只能是由财团层面来决策!
不过布莱克本银行的总部在纽约。
此时米洛不在纽约。
埃克托只好坐上飞机,亲自前往旧金山寻找米洛。
(本章完)